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当降价不再稀缺时,多数品牌就会陷入降价却换不来销量的泥潭。但周遭一片水深火热,广汽埃安却在3月份创下了3.4万辆的单月销量记录,实现环比、同比双增长。广汽埃安在3月份再次刷新记录,是埃安霸王龙、埃安RT和埃安UT三款全球战略车型的协同发力。其中,尤其是前些时上市的埃安UT,这款起售价近6.98万元的“精品小车”,一方面让广汽埃安避免陷入牺牲品质换降价、牺牲价格换销量的无底洞,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一个颠

当降价不再稀缺时,多数品牌就会陷入降价却换不来销量的泥潭。但周遭一片水深火热,广汽埃安却在3月份创下了3.4万辆的单月销量记录,实现环比、同比双增长。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广汽埃安在3月份再次刷新记录,是埃安霸王龙、埃安RT和埃安UT三款全球战略车型的协同发力。其中,尤其是前些时上市的埃安UT,这款起售价近6.98万元的“精品小车”,一方面让广汽埃安避免陷入牺牲品质换降价、牺牲价格换销量的无底洞,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一个颠覆性事实: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低价”产品,而是“高价值”产品。

在央视近期对埃安智能制造产业链的深度报道中,“科技普惠”被多次提及。登上央视,不仅意味着埃安“三龙”得到了权威媒体的认可,更意味着整个广汽埃安确确实实做到了让高品质产品用亲民的价格惠及普罗大众。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以埃安UT为代表的埃安“三龙”究竟为何能够撕开价格战的口子,重构市场规则?广汽埃安又为何能避免陷入降价不提质、提量的“怪圈”?

用断层级产品力,打破降价“潜规则”

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低价车型扎堆涌现。然而价格的下降并没有让消费者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体验的提升,绝大多数产品的智能化、安全性、舒适性配置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

消费者自然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低价低质的“潜规则”催生的产品也往往销量不济。而埃安“三龙”尤其是埃安UT上市1个月就能拿下2万台销量,是因为三款产品拒绝“潜规则”、用低价高质甚至是越级的实力实现了反向破局: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就以新能源客群极为看重的智能化为例,埃安RT搭载了同级别首个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埃安霸王龙则是20万以内行业唯一带激光雷达的SUV。用同样的价格能买到中高端产品才配备与提供的硬件与体验,这不正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真正的“降价”么?

埃安UT亦是如此,整车搭载了14.6英寸中控屏+8.8英寸液晶仪表盘,首次将L2++级智能驾驶系统下放到该价位区间,并且配备同级别唯一的倒车AEB功能。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埃安“三龙”用高出同级别产品的智能化软硬件,重新定义了15万级左右及以下的主流车的智能化标准。

近几日,新能源汽车安全性尤其是电池安全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消费者们再一次深刻地意识到,原来“安全”有时候只存在于营销话术和发布会ppt上,并不存在与现实中。品牌说的话还可信吗?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营销话术和品牌言辞的可信度如今自然是断崖式下滑,现实与权威媒体央视的双重检验,才更加可信。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央视报道中,埃安“三龙”搭载的新一代弹匣电池,即使被扭成麻花电芯温度仍然保持稳定,未触发热失控。数据显示,搭载弹匣电池的埃安车型截至目前累计行驶超过480亿公里,至今仍保持“0自燃”记录。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埃安“三龙”的安全性无需修饰语,经得住现实的检验、有央视的认可。

众所周知的是,消费者就是会更偏爱空间更宽敞的产品,可目前行业内存在着一个“潜规则”,即:大空间=大车。想要选择宽敞的空间,消费者往往需要选购车身尺寸更大级别也更高的产品,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埃安“三龙”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陈规。埃安RT和埃安霸王龙的轴距有2775mm, 埃安UT轴距则达2750mm,后排腿部空间超过900mm,这一数据甚至超越部分20万元级SUV。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埃安“三龙”空间“越级”并非简单依靠尺寸堆砌,而是基于广汽全球研发体系打造的纯电平台优势。通过电机、电池包的集成化设计,埃安“三龙”在有限成本下实现了空间利用率最大化,让大空间不必和高价格大车绑定。正如央视报道所强调:“埃安的智造能力,让科技普惠不再是一句口号。”

用产业链高效协同,破解“性价比”密码

多数品牌之所以降价换不来销量,还顺带损伤了利润,是因为这种降价是不理智的、没有产业链支撑的。而广汽埃安之所以敢为高品质的埃安“三龙”尤其是埃安UT定下普惠的价格,是因为品牌对产业链的极致掌控。

正如广汽埃安肖勇所说:“汽车主要就是规模经济,它不形成一定的规模,卖多少钱其实都是亏的。”

那么,广汽埃安是怎么形成规模的?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要形成规模化效应,得先从生产端做起,单位时间内生产成果更多,生产效率提高,价格自然也便能够降下来。

譬如广汽埃安因湃电池工厂的投产,标志着埃安实现从电芯研发、制造到回收的全链条自主掌控。央视报道披露,该工厂通过智能化产线将电池成本降低18%,同时将交付周期压缩至3天。这种效率直接反映在终端价格上:埃安“三龙”的电池成本占比从行业平均的40%降至32%,却未牺牲性能。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埃安通过产业链整合,将技术迭代速度提升30%,真正做到“科技降本”,进而做到不牺牲产品品质的“科技降价”,而非消费者体验难以得到提升的“为了降价而降价”。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除了纵向的规模,广汽埃安在横向也建立并充分利用了规模化效应。

前些时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质量排行榜中,埃安第三次登顶。这一成绩的支撑点,是广汽斥资450亿元建立的广汽智联新能源产业园,以及园内“零库存”生产模式——电池、电驱工厂与整车产线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实现分钟级物料配送。这种高度协同不仅降低物流损耗,更让质量问题可实时追溯。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对用户而言,“连续三年质量第一”的数据,比任何广告词都更具说服力。

结语

在埃安UT上市发布会后的采访会上,广汽埃安肖勇给今年的埃安定下了25%的B端销量与75%的C端销量的结构目标。

作为广汽集团“番禺行动”中的首款产品,埃安UT的诞生以及1个月2万台的销量,正式宣告了广汽埃安C端战役的首战告捷。

埃安“三龙”领先逆势破局,广汽埃安决战C端首战告捷

以埃安UT为代表的埃安“三龙”的成功,本质是一场“用户价值”对“价格战”的胜利。它证明: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唯有通过产业链自主掌控、技术普惠化落地,才能真正建立竞争壁垒。当埃安能以低于10万元的价格提供L2++智驾、超五星安全时,行业不得不重新思考——所谓“性价比”,不应是配置表的加减法,而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与产业链能力的集中释放。

本文来自沛晴汽车,作者:趣车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qqc.com/auto/237070.htm

(0)
上一篇 2025-04-07 20:35
下一篇 2025-02-18 17:3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