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下沉与价格下探的博弈:赢家是消费者!

刚开年上班,中国车市就上演着一场精彩的博弈:一边是比亚迪、长安、小鹏等车企以“智驾平权”之名,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下探至10万元甚至7万元级车型;另一边则是特斯拉、广汽丰田等品牌发起新一轮降价潮,通过“0首付”等金融政策争夺市场份额。这场看似矛盾的双线战争,实则揭示了行业竞争的核心逻辑——从单纯的价格内卷转向技术内卷,智能化功能下沉成为车企突围的关键,但盈利压力下,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比亚迪在2月1

刚开年上班,中国车市就上演着一场精彩的博弈:一边是比亚迪、长安、小鹏等车企以“智驾平权”之名,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下探至10万元甚至7万元级车型;另一边则是特斯拉、广汽丰田等品牌发起新一轮降价潮,通过“0首付”等金融政策争夺市场份额。这场看似矛盾的双线战争,实则揭示了行业竞争的核心逻辑——从单纯的价格内卷转向技术内卷,智能化功能下沉成为车企突围的关键,但盈利压力下,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

技术下沉与价格下探的博弈:赢家是消费者!

比亚迪在2月10日的发布会上投下重磅炸弹:其“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覆盖全系车型,最低搭载于售价6.98万元的海鸥智驾版,成为全球首款7万元级配备高阶智驾的车型。长安汽车则在2月9日抢先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宣布2025年8月将在10万元级车型搭载激光雷达。

技术下沉与价格下探的博弈:赢家是消费者!

两家的模式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降低成本,将智能驾驶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这种“加量不加价”的策略,既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又能通过销量增长摊薄研发成本,形成技术普及与市场扩张的正循环。

技术下沉与价格下探的博弈:赢家是消费者!

其实,最尴尬还不是新能源车企,或者说中国车企,而是那些传统合资车企,也包括特斯拉。与技术平权同步,传统车企的降价潮愈演愈烈。特斯拉推出“0首付+超低利率”金融方案,广汽丰田则将部分车型优惠幅度扩大至30%,试图以价格优势争夺保守型消费者。然而,这种策略的副作用显著:2024年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已缩水至4.3%,部分品牌甚至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困境。

从这两方面不难看出,2025年的价格战已从“拼低价”转向“拼价值”——消费者更关注智能化功能的实用性,而非单纯的价格标签。

技术下沉与价格下探的博弈:赢家是消费者!

不过,卷技术的基础要素是车企研发实力与资金储备的终极较量。不管是比亚迪、长安亦或者其他自主品牌,研发人员、调校工程师、智驾工程师等等,均有一定的基础班底。当然,部分中小车企,由于缺乏技术积累,只能在降价潮中疲于奔命,大概率会面临淘汰风险。

2025年的车市证明,单纯的价格战已无法定义未来。比亚迪、长安等车企通过技术下沉重构竞争规则,而特斯拉等品牌的降价策略则更像一场防守反击。这场博弈的终局,或将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谁能以更低成本实现更优的智能化体验;二是谁能在盈利与技术投入间找到平衡。无论结果如何,消费者都将是最大赢家——毕竟,用7万元买一辆能自动泊车,自主换道的车,在五年前还只是天方夜谭。

本文来自沛晴汽车,作者:视界Aut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qqc.com/auto/215064.htm

(0)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7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