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高速增长,下半年连续5个月渗透率均突破50%。新能源车零售年渗透率达47.6%,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离着50%只差一步之遥。
渗透率的不断增加,将动摇越来越多燃油车用户继续使用购买燃油车的决心,2025年以后,新能源汽车的年渗透率将一举超越50%的中间线,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一个更加快速的转折发展时期。
这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消息。尽管2024年,有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经营出现了问题,一度引发人们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但是,这种隐忧并不是全面性的,而只是个别的企业行为。
曾经作为中国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将在2025年全面实现盈利,应该能够带动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面向好。
理想汽车是在2022年实现第四季度的首次季度盈利。当时的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653亿元,季度自由现金流为32.6亿元。实现季度盈利的当季季度交付量为46319辆,平均每月15000多辆。
一个企业的盈利状况取决于多种因素,交付量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年度交付30万辆就应该实现盈利,而理想汽车则是在单月交付15000辆的水平下就能够实现盈利,说明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成绩斐然,也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本身对于成本控制能力的水平不俗。
2024年,出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迹象,原来看起来表现并不理想的蔚来与小鹏两个新势力公司,也开始出现了交付量的大幅上升。
2024年12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67万辆,同比增长82%,环比增长19%。这是小鹏汽车单月交付量连续4个月创历史新高。
同样,由于推出全新的品牌乐道,蔚来月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12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3.11万辆,环比增长51.3%,同比增长72.9%。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2.06万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1.05万辆。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蔚来与小鹏的交付量提升只是刚刚开始。以蔚来为例。乐道从9月底推出刚刚三个月,真正起量应该是在2025年上半年以后。因此,乐道单月销量最低为2万辆应该是板上钉钉。
如果以年度交付量30万辆为盈亏平衡点,那么蔚来、小鹏将在2025年均会实现盈利,最次的结果也应该是实现季度盈利。
而从市场销量来看,不只是蔚来与小鹏有如此出色的表现,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出现了飞速的成长。比如后起之秀的小米汽车,相对成熟的零跑汽车,以及华为作为支撑的鸿蒙智行系列、传统汽车的极氪品牌都值得关注。而比亚迪则早已经一骑红尘实现盈利。
因此,2025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一个幸福之年,是一个转运之年,倒掉的是极少数品牌,成长起来的确实一大批。
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当然确实激烈,也因此有许多人都在预测中国未来只有几家品牌能够存活下来。可惜的是,这种预言已经存在很多年,却从没有实现过,因为中国汽车品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品牌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多。
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市场销量大的足够容纳很多品牌共同存在一个市场。一个品牌不用做得特别大,只需要一年销售几十万辆就足够生存。显然,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未来多一半的燃油车市场将会越来越快速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倒戈。新能源汽车品牌交付量的提升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因此,未来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是一个这样的格局:少数的几个巨头品牌,垄断绝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维持在盈利水平之上,自得其乐。更少量的汽车品牌被淘汰,却有新的资本再次进入,不断循环往复。
那么,谁能够成为头部的巨头呢?产品,只有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才是最核心的要素,这也是营销4P产品、渠道、人力、传播中最重要的环节。比如蔚来正是在推出乐道这个品牌之后才爆发出市场的销量潜力,而乐道相比蔚来本身拥有更广泛的用户人群,也正是当前市场增长最为强劲的部分。
因为多么先进的科技、战略,也只有附着在合适的产品上才具有消费魔力。多么有效的渠道、传播,也只有围绕合适的产品,才能更具活力。
本文来自沛晴汽车,作者:文凤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qqc.com/auto/214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