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暇时间约上三五好友出门“跑山。”一路上遇到许多蹲在路边或桥头,抑或者是山间弯道盲区拍摄机动车的人;三五成群且设备专业,看起来就像是摄像师。
这惹得一些表演欲很强的骑手或汽车司机们各种配合摆姿势,然而作为“老司机”的我们却显得非常保守;同行的新手司机搞不清楚我们的心态,直到看到一起案例之后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案例:
又是一起有关“随手拍”产生争执的事情,司机在没有盲区的前提下“切线过弯”并且是在单向双车道的山道之上;这样的驾驶方法从道路标线和压线的客观事实上属于违章。可是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不仅不会给其他车辆带来困扰,同时还能提升行车安全,因为能避免在坡比过大的回型弯上大角度转弯;如果路面湿滑的话,其驾驶方法是能够避免车辆转弯过程打滑的。
可是其驾驶过程中却被路边的“摄像师们”拍了下来,图片和视频资料很全面。
于是司机下车与其理论,要求其删除拍摄资料。
拍摄者拒绝删除,随即两方产生争执。
这就是“随手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之一。
所谓的“随手拍”指的是一些专职拍摄车辆违章驾驶行为以牟利的人或团队。这些人专门拍摄在公路上存在压线变道、实线超车、超车、开车打手机或者抽烟的违法驾驶行为;随后会将拍摄到资料上传到相应平台;一旦车辆记录被确认违章就能拿到违章罚款的一部分抽成。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和道路承载能力增长比例的不够匹配,在公路上存在非主观恶意违法驾驶行为的机动车越来越多。
于是则催生出一批专职“随手拍”的人。
可是这种针对机动车司机的拍摄行为合法吗?
分析
“随手拍”的合法性存在两种情形。
1.仅拍摄车辆违法驾驶并不违法。
公路显然属于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如果为公益行为拍摄图片并不属于违法行为;但如果是以商业目的进行拍摄,且拍摄图片中包括他人肖像等资料却没有得到他人认可,这种行为则涉嫌侵犯肖像权等侵权违法行为。可是“随手拍”的初衷是为了公共道路安全,所以在只拍摄车辆图片且打着这个旗号的前提下则很难被定义为违法行为。
2.拍摄图片包括车内人员影像信息则涉嫌违法。
原因应当无需赘述。
只要在没有经过他人同意的前提下拍摄相关图片,此种行为则有很大概率要面对相应的行政处罚。尤其是一些躲在犄角旮旯里拍的“随手拍”摄像者,这种行为几乎是没有悬念的违法行为;一旦遇到较真的车主,其不仅要删除拍摄的相关图片还有可能面对500元起的罚款甚至拘留。
3.以商业用途为目的的拍摄。
“随手拍”如果真得是随手偶尔一拍的话,这种行为并没有问题,只要不拍摄到人员面部信息即可。但是一些打着“随手拍”旗号的专职拍摄团队或个人则属于以“商业用途”为目的的做法;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赚取相应的奖金。所以只要能确认其拍摄相关车辆资料的总量和时间节点,那么哪怕其拍摄的资料仅限于车辆也可能涉嫌违法;其违法拍摄行为和车辆的违法驾驶行为是两码事,两者都要对各自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代价。
结语:
违法驾驶行为当然是不应该的,可是也要区分具体场景与情况。
比如在上下学高峰期的时间段里总会有一些机动车临时停靠在道路两侧,这种停车行为实际是连交警都默许的;原因是客观上不存在满足大量机动车同时停放的硬件条件;所以即便是交警在现场也只是协助或指挥车辆临时停靠。还有一些道路既没有禁停、也没有停车位,可是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小;一些车辆临时停靠不仅不会造成交通拥堵,反而会给街道显得热闹,能够给商家带来更多订单。
然而“随手拍”一旦遇到这种场景也会去拍摄记录,图片资料显示的结果又是客观事实;结果是车主们再不敢于这些道路随意停车,商家间接的承受了损失,车主们为争抢有限的停车位会引发更多矛盾。
从这个角度来看“随手拍”的存在还合理吗?
有关“随手拍”的合法性已经基本讲清楚,现在要思考的是其合理性;如果这种拍摄机动车违法驾驶行为的方法能有利于交通和民生则应当鼓励,如果这种拍摄机动车违法驾驶行为的方法只是鼓了一些游手好闲者的口袋则应当禁绝;至少应当限定场景,保留主干道或城市区域以外公路的“随手拍”或更有意义。
本文来自沛晴汽车,作者:天和Aut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qqc.com/auto/222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