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又传出了新消息。
据媒体报道称:“华为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模式已经确定使用智选车模式,品牌初步为上汽集团注册的商标——尚界。”
面对这一消息,上汽集团和华为双方都表示暂无官方消息。不过,有上汽集团内部人士称:“尚界品牌首款车型将基于上汽旗下子品牌飞凡汽车的原有产品RC7开发,外观沿用原设计,但核心是搭载华为的电子电气架构与智能驾驶方案。”
据了解,尚界旗下车型售价区间在17万-25万元左右,首款车型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投放市场。
有舆论认为,此举是为了要重振飞凡。
在这之前,早有知情人士透露:“飞凡汽车计划用华为方案重启内部代号为ES37的新车飞凡RC7。”这款车原本计划在2024年上市,但由于2024年11月飞凡重新回归荣威,ES37项目才被搁置。
而如今,上汽集团选择与华为合作创立尚界品牌重新开发RC7,其在车市上的智能化优势是原因之一。
近几年,通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控、智能全场景”全方位赋能车企,华为在汽车圈存在感大增,获得了广泛认可。
在华为的赋能下,赛力斯旗下的问界车系销量不断“狂飙”,市场表现出色。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销量38.63万辆,势头十分强劲。经过问界试水后,奇瑞、北汽、江淮、东风、长安、比亚迪等传统车企纷纷与华为携手,华为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
显而易见,华为在国内车市中成了比较务实的合作伙伴。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才是上汽集团重振飞凡以及上汽乘用车最好的选择。
抛开华为的智能化优势不谈,上汽集团此前的“灵魂论”也是双方合作屡屡遭到外界关注的原因。
早在2021年6月,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的陈虹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这样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但现如今,陈虹退休离任,上汽集团来不及顾虑太多,直接选择了丢掉“灵魂”先“活下去”。
众所周知,上汽集团最近几年的市场表现并不亮眼。
经过2018年705.2万辆的巅峰时期后,上汽集团的整体销量一直在不断下降。到了2024年,上汽集团的全年销量仅有401.3万辆,同比下跌了20.07%。六年的时间里,上汽集团销量共跌去约303万辆。甚至,蝉联18年的销冠头衔也在2024年被比亚迪以427.2万辆的成绩拿下。
这背后,合资板块销量失速,自主板块表现不温不火成了原因。
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上汽通用,2024年全年销量仅43.5万辆,同比大幅下滑了56.54%;而上汽乘用车全年销量70.7万辆,同比下滑了28.3%。智己汽车的表现也不如预期发展的那般,尽管全年销量增长71.24%至65503辆,但远低于同为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极氪。
当前,自主车企在汽车电动化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向市场上投放了覆盖多个价格的爆款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传统合资车企日渐式微,上汽集团力推旗下自主品牌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与华为合作并不能成为上汽集团的“护身符”。目前已经有多家车企选择“投华”,华为的智能化优势正在被稀释,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更何况,长安、比亚迪等车企纷纷宣布将智能驾驶系统下放到10万元级别以下的车型,直接将智驾成本打至“白菜价”。在这样的背景下,搭载华为智驾是否能让新车型更有卖点还很难说。
如此一来,没能搭上华为早班车的上汽现如今又面临着各大车企“智驾平权”的夹击,新品牌尚界是否能杀出重围,目前还要打个问号。
但无论结果如何,上汽集团至少正在积极做出改变。
本文来自沛晴汽车,作者:汽车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qqc.com/auto/220307.htm